close

遺忘許久的美麗、深宮怨婦的哀鳴玻璃纖維(glass fiber)重返球具舞台的代表作


Ludeack 系列球拍,是該在乒乓球具歷史上留下名字的

不單是眾多職業、業餘球員愛用這麼單純的理由,Ludeack系列球拍的獨特手感成為一種典型、一種類型

就像武林門派中獨具一格的分枝,好不好打是一回事,它確實成就了一種「典型」

千層派酥脆的手感、既咬球又手感敏銳、球質厚重又力道澎湃,輕易地打出速度與力量兼具的球路

Ludeack系列球拍是否經得起歲月的考驗、是否得以列入十大名拍?     這我無法斷言

但我相信它確實在球具迷的心中留下了難以抹滅的印象

nittaku公司善於行銷與群眾心理,球拍上市前就逐步釋放出消息,令眾球友對其產品充滿期待,並有無限的想像空間

Ludeack fleet就是nittaku公司造勢成功的例子,尤其是大陸頂尖球星王勵勤使用ludeack fleet的傳聞與比賽中特寫照片流出等,都成為球友們茶餘飯後的話題
(王勵勤使用ludeack fleet 相關討論請見 => 連結 )

直到透露纖維層採用的是玻璃纖維,更在球具迷心中激起無限的驚呼;無限的盼望後,得到的竟是令人意外的答案,glass fiber或許根本不在球具迷猜測的選項之中

各位有多久不曾使用純粹玻璃纖維夾層的加料拍??   各球具廠牌多久沒製作、銷售純粹玻璃纖維夾層的球拍??

而nittaku公司在好不容易創造出Ludeack系列廣為市場接受的球拍後,而肩負著延續Ludeack系列優秀傳統的加料版Ludeack,竟然勇於使用已被打入冷宮多年的玻璃纖維.....

一顆耀眼的星星,到底是明日之星?? 抑或是一閃即逝??  

加料版的小鳥拍Ludeack fleet肩負的就是這樣的責任

看來nittaku對glass fiber深具信心

nittaku公司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??       待小弟我細細地向各位介紹......

一、結構
正手側→反手側
面材     limba(直紋)----------------0.4mm
纖維層  glass fiber-----------------0.05mm
力材     阿由絲(橫紋)--------------0.8mm
芯材     阿由絲(直紋)--------------1.4mm
芯材     阿由絲(橫紋)--------------1.4mm
芯材     阿由絲(直紋)--------------1.4mm
力材     阿由絲(橫紋)--------------0.3mm 
<=注意!
纖維層  glass fiber-----------------0.05mm
面材     limba(直紋)----------------0.4mm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合計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6.2mm

Ludeack Fleet 蜂鳥拍竟然是「兩面異質」設計的球拍!
各位可以從右邊附圖看得出來,反手側的力材比較薄!   (相簿中尚有多張照片可參考)


各位或許會說:「這是製作時切削的誤差所致」,我認為這不大可能

各位可以參考小弟相簿中其他角度結構的照片,您會發現,從拍柄處到拍側、拍頭都是均勻的
兩面異質」都是反手側力材較薄!

今天看了乒乓家園的文章  (連結在此),發現乒乓家園的PenRBS前輩的蜂鳥拍第2、第6層力材厚度差不多,與小弟我手上的球拍不同

我手上的蜂鳥拍力材厚度不同的現象,有可能為nittaku品控不穩定的「個體差異」,「兩面異質」的說法暫時持保留態度

這幾天已向日本訂購另一把蜂鳥拍,我特別要求挑選各層木材厚度均勻的球拍,有任何新的消息將立即在文章中同步更新



此外,蜂鳥拍的纖維層非常地薄,薄得幾乎找不到在哪一層,至於這麼薄的纖維層對手感造成什麼樣的影響? 我們後續再述

二、握柄


蜂鳥拍的握柄形狀與小鳥拍、小鳥專業版都相同,加上小鳥系列球拍的厚度差不多,握感非常地相似

蜂鳥拍的握柄有點方,又不像波爾精神號那麼方正,略微圓潤些,握感十分飽滿、舒適且穩定


三、拍肩與板型
蜂鳥拍的拍肩與小鳥拍、小鳥專業版等都相同,也與donic、stiga的攻擊拍的拍肩相似,並沒有特別之處

但板型就大大不同了

繼innerforce系列之後,又出現一把大拍面的球拍,現在流行大拍面球拍嗎??

蜂鳥拍的拍面不是均勻地向外張大,而是向上下兩端伸長,左右寬度保持不變,拍面變成長型的橢圓形

以蜂鳥拍板型切下來的紙片與rutis做比較,您可以發現蜂鳥拍的板型更為狹長

貼上膠皮之後,蜂鳥拍的重心明顯往拍頭延伸,重心感與蝴蝶牌經典球拍們(boll系列、innerforce等)都不同

從重心靠拍頭這點看來,蜂鳥拍是弧圈拍的設計概念



再來一張正手側


四、擊球手感
我想...各位電腦前的看倌們很多人跟我一樣是小鳥迷,小鳥系列(小鳥一代、二代、專業版、威力版)都收集了

也會有許多人跟我一樣地好奇加料版的小鳥拍會是什麼樣手感

加上小鳥系列各拍的手感都有共同的特點且些許類似,自然各位小鳥迷們的心裡早已放著根深蒂固的「小鳥印象」

但是蜂鳥拍,加料版的小鳥拍,已經不是我們熟悉的小鳥拍了!!

那種紮實、酥脆、厚實的手感已經完全從蜂鳥拍上消失;蜂鳥拍就像是個陌生人,陌生地令人訝異、令人難以接受

蜂鳥拍的手感就是鬆軟感,明顯的鬆軟,典型「凹陷變形」弧圈拍類型

但它的咬球感又和innerforce、新波爾系列、蜘蛛碳不同,蜂鳥拍幾乎沒有一丁點的「折彎形變」,它就像狂飆皓656一樣的變形感,就是板身「凹陷變形」

蜂鳥拍吞吐感明顯,儘管結構設計上並非「大芯」型設計,而是像stiga clipper wood及其他小鳥成員一樣的千層派結構

但酥酥脆脆的千層派手感幾乎消失了,取而代之的是芯層軟陷的手感,層次感不見了

或許有些球友嫌小鳥專業版太過硬挺、嫌威力版太過強硬、嫌小鳥二代旋轉不足,如果您對小鳥拍有前述的不滿意

蜂鳥拍全部改進了,它一點也不硬挺、一點也不強硬、旋轉非常強烈,它完完全全地改頭換面,改到完全認不得

擊球的時候,你會感覺不到面材與glass fiber的存在,直接就往芯材衝

當您期待球衝進芯材時可以稍作停留,好讓你感受球的存在而做出後續的加轉、加力、打點、卸力的動作時,你會發現球衝進去了就不見了

它竟然是這麼地鬆軟,鬆軟得不舒服,就像拿著一床棉被在打球,球不見了!!    手感略嫌模糊

蜂鳥拍的芯材是由三層直橫紋路交錯而成,千層派的手感是存在的沒錯,但不像小鳥拍其他成員與clipper wood那樣的明顯

以往小鳥拍最令人喜愛的,就是進入芯材層的時候,那種一層一層地逐漸變硬,層次分明的手感,這在蜂鳥拍上還是存在,但不明顯了

它還是有進入芯材層之後逐步減速、咬住、吐出的過程,但層次感稍嫌不明顯,吐出的力道也不像小鳥拍其他成員們那麼強烈

料的小鳥,手感竟然是這麼地溫和、柔潤,持球時間延長許多

好~~~~~

我們談談纖維層─glass fiber

鳥拍是我打過眾多纖維拍中,最最沒有加料味的加料拍

我們說加料味,不單指板身剛性增加這麼簡單,例如arylate纖維有種很獨特的震手感大大提升了手感清晰度,這也是加料味

但對於小鳥拍來說,我幾乎找不到glass fiber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,它就像是吃岩燒牛排時灑上少許的玫瑰鹽,很多人吃完牛排都會問問:「玫瑰鹽放了嗎?」

每次我使用蜂鳥拍時,我仔細地去感受glass fiber的存在與它扮演的角色,蜂鳥拍的加料味淡淡的,就淡淡地起了「提味」的角色

蜂鳥拍的加料方式,雖說平淡,但我覺得蠻有品味的,就像是貴婦下午茶蛋糕上的金箔、就像頂級松阪牛排上輕輕的一抹玫瑰鹽

金箔、玫瑰鹽這種東西,沒有人用來吃飽的!!!  它吃品味的!

不搶木材的丰采,不強求增強擊球力度,就是淡淡的提味,nittaku在蜂鳥拍上將纖維層有了新的定位、新的思維

其實,若簡單地說蜂鳥拍,它就是將小鳥拍各層木材都變軟以增加持球時間以製造旋轉;而結構變軟後所損失的手感清晰怎麼彌補??  就用glass fiber彌補!!



五、實戰感受

我常說:「乒乓球員的打法甚至動作,有部份是球拍所決定的。」

這句話給不打乒乓球的人看到,肯定摸不著頭緒,然以理解;但電腦前的各位球具迷們相信都能認同

乒乓球與球具之間的關係就是這麼地密切

以往,我使用小鳥拍的時候,會對其剛強的板身深深迷戀,對手來球強勁時,就發大力狠狠加力反攻回去

但這動作在蜂鳥拍上是做不來了!!


蜂鳥拍的板身強度下降蠻多,整把球拍已經無法打快攻、打近台了;當你狠狠地將球打進板子裡時,你會發現力量被軟咬的木材都吃掉了

拿著蜂鳥拍時,唯一能做出攻擊性的動作就是加轉、加旋轉;蜂鳥拍是把為了旋轉所設計的球拍,除了拉轉還是拉轉

而且蜂鳥拍的軟板個性非常鮮明,配皮恐怕無法彌補板身剛性的不足

所以實戰的策略就完完全全不同了

使用蜂鳥拍,發了球就是儘量地將板數、來回球數增加,用大量的相持球來取分;ok~~~您會問我:「我就是想發球搶攻行不行??」,當然行,但絕對不是發球後冒高扣殺,而是發球讓對手回球出來後拉強力弧圈球

蜂鳥拍扣殺時,第一、力量被吃掉,第二、板身凹陷太嚴重了,扣殺穩定性並不好

蜂鳥拍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點,就是「指向性」不好,就是不好打點,不容易控制落點;主要是因為手感不夠清晰,面材過於鬆軟所致

好~~~~~~~

講了許多蜂鳥拍的缺點,是否它一無是處??

當然不是,蜂鳥拍製造旋轉的能力非常地強!!!

旋轉既強勁又變化莫測,二跳非常非常地「賊」;除了前衝之外,還容易造成左右側拐,威脅性不容小覷

蜂鳥拍的弧圈球又與狂飆王、狂飆王656等大陸經典五夾弧圈拍不同,蜂鳥拍靠的是整把球拍的鬆軟來增加持球時間來製造旋轉

而狂飆王板身剛性較強,幾乎沒有「凹陷變形」,狂王是用板身「折彎變形」的回復力來打透韌性十足的大陸皮,而造成剛猛的前衝弧圈球

蜂鳥拍的弧圈球不是前衝弧圈球,它就是旋轉強,但前衝性與球質不如狂王般強橫、霸道,但相對地旋轉度比起狂王強太多了

狂王的弧圈球會讓接球者有強烈的壓迫感而且厚重,往往造成回球落網;蜂鳥拍不同,它是以強勁無比的旋轉讓對手回球噴高

以前,我很喜歡狂王這種前衝性蠻橫的球路;現在,我喜歡蜂鳥拍強勁旋轉的靈巧

無機膠水時代,要靠大板得分已經是不可能了,多半是撿對手的失誤分為得分手段,這是近年來的心得

我認為nittaku在製拍工藝上是有下苦心研究的,而蜂鳥拍就是苦心研究後的產品;如果以「製造大量對手失誤」這樣的角度來看待蜂鳥拍,我認為蜂鳥拍是極成功的產品

蜂鳥拍就是設計來讓對手失誤的

它球質不厚重但極「賊」,不只球路亂鑽、二跳角度平且低,連對手回球的時機(timing)都難以捉摸

忽快忽慢、忽強忽弱、忽長乎短,甚至有些變化並不是球員本人所製造的,而是蜂鳥拍製造的!!!

這句話說來微妙,但我是深深地這麼覺得;蜂鳥拍本身就會製造變化,這變化連持蜂鳥拍球員都嚇一跳,更不用說對手難以適應了

六、防守

蜂鳥拍的防守算是不錯的

因為它持球性能良好,若不談「指向性」,以控制性來說,蜂鳥拍算是非常優異的

在深入討論防守性能前,我們談談蜂鳥拍的「兩面異質」設計吧!!!

說實在,這把台幣約5000元的高價球拍,光看到「兩面異質」設計,光知道nittaku「有新意」,這5000元我就花得下去!!

以往「兩面異質」多半設計給顆粒球員使用,那麼蜂鳥拍是否也為顆粒設計??   以蜂鳥拍這麼柔軟的板身來說,顯然不是為了顆粒打法而設計的

反手側的力材變薄,主要是為了突顯反手側的「玻璃纖維味道」;確實,反手側的加料感是比正手側明顯點的,玻璃纖維的初期振幅較強,確實提升了反手側的擊球清晰度

反手拍變得非常安定、穩定好控制且防守性能優異!!

以橫拍球員來說,防守回擋大多是反手側在做的;正手防守的機會很少,反拉回去就好

加上蜂鳥拍是中遠台型的弧圈拍,如果來球到正手側您還會想撈一板、擋一板、切一板,我想這樣的球員也不適合打中遠檯

反擋、反控制,這樣的動作可以說90%都是反手拍的任務,所以提昇反手側的控制力對於防守是幫助的

而蜂鳥拍的「兩面異質」就是在防守起了功能

七、檯面球

「檯面球」這回事,永遠與「手感清晰」這件事情綁在一起

因為檯面球就是要用手掌的小肌肉做出許多細膩的動作,例如,挑、擰、切、撕、翻等

手掌的神經群非常多且敏銳,如果球拍的面材剛性不足、力材也鬆軟、又缺有力道的纖維層,球在拍面上的感覺根本傳達不到手掌心裡

我認為蜂鳥拍的檯面球是不理想的,許多動作做不出來

除了手感不清晰之外,蜂鳥拍的面材過於軟,使得細膩動作(挑、擰、切、撕、翻等)就算做了,效果也不明顯,因為細膩動作的力道被拍子吃掉了

蜂鳥拍除了「球→手」的訊息遲鈍,連帶著「手→球」的力量傳遞也遲鈍;就像打場戰爭,情報收集有問題,戰術執行也有問題

檯面球的缺陷,對於進階球員要成為高手球員這個歷程來說,是非常非常不利的

畢竟,乒乓球是11分的比賽,勝負往往在兩三分內,檯面球又是戰術執行的第一步,檯面球不好後續的第三板也難以接續

檯面球的角色就好比棒球隊的第一棒,開路先鋒不好,球隊要拿到好成績難度非常非常高

至於蜂鳥拍的檯面球有沒有機會用配皮的方式來彌補??   我想機會也不大

八、結語

蜂鳥拍,恐怕已難成為經典名拍

表現不夠全面之外,售價過於高昂也是另一個問題

當然,「性價比」這東西是見仁見智,尤其是現今球具的設計與研究都達高峰,有些許創新之後,這「創新」值多少錢??  這難說個準

但蜂鳥拍的存在,點出了幾個球具研究與設計的新思維,我覺得蠻有意思,且會影響後續其他廠牌球拍的設計方向

第一、纖維層扮演的角色

以往,加料層就是要吃飽的,例如蝴蝶牌的TAMCA 5000碳纖維,碳纖維問世所扮演的角色就是要提升球拍的剛性與強度

就像炒菜裡放些肉絲,這肉絲就是菜的一部份,不只是吃個肉味而已

十幾二十年前的球友們,對於「加料層」的看法也是要吃飽,加料層一定要對球速上有所提升

以致後續推出的arylate纖維,僅管只起改變「手感」的作用,蝴蝶公司也非得要說得它剛性有多強,才能在市場上佔得一席之地

最近這幾年,球具設計的思維不同了,加料層不是用來吃飽的,不需要非得對於球速、球質有所提升才行,只要能變個口味就行了

所以我說:「對於球拍來說,木材才是主角,纖維層只不過是調味料」就是這個意思

現在的加料拍都做得很軟、很咬球、很純木了

第二、無機時代克敵制勝的關鍵在於二跳與變化,而不再是球速了

過去小球及有機膠水時代,球速就是一切

如今要一球致命幾乎是不可能的

各大球具廠商也深知這點,已經不在球拍的強度上做提升了,以致現在的加料拍一把做得比一把軟

以前打「快」,現在打「怪」

所以各位會發現,高價拍都很慢很軟很咬球,沒有廠商做硬梆梆的球拍了,反而越設計越軟,儘可能地提升球路的變化性


如果以上述兩個思維來思考蜂鳥拍這把高價新球拍,我認為蜂鳥拍是真正成功的!!

蜂鳥拍就站在球拍進化之路的分叉點,引領著球拍演化進入新時代



P.S. 寫球拍評測實在有夠累,這篇評測全文完成於2010年5月23日,前前後後陸續花了小弟我8、9小時時間。

2010年的5月,小弟我在訓練所受訓,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,難得週末返家度假,週末假期無比寶貴呀~~~~~   

為了這篇評測,我的週末不見了!!!  寫完之後,我又要回訓練所報到了   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ellobo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