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底拿到了Lialox,一把讓我滿心期待的球拍,五夾木材+2層aramid+2層carbon的結構在市售球拍中屬於稀有

再者,是nittaku官網上聲稱「純木球感」的敘述,實在非常吸引人

nittaku對於此拍的宣傳文字如「This middle hard blade enables your shot to get a maximum speed」

感覺得出nittaku對此拍是寄予厚望且自信滿滿

以下是個人簡單評測

一、結構

limba(直)------------0.4  mm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aramid---------------0.01mm       
阿由絲(直)----------1.5  mm
carbon---------------0.01mm
阿由絲(橫)----------3     mm
carbon---------------0.01mm
阿由絲(直)----------1.5  mm
aramid---------------0.01mm
limba(橫)------------0.4  mm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共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6.84mm

limba面材、阿由絲大芯、阿由絲夾層,這樣的結構太普遍;值得注意的是四層人造纖維層極薄

一般球拍極少夾四層纖維,加上ITTA對於純木層佔總厚度至少75%以上之限制,自然這四層纖維層的厚度需要有精準的控制

不過Lialox的纖維層實在是薄的太誇張,甚至limba面材下的aramid幾乎要用顯微鏡才看得到  (甚至,大陸眾多網友找不到aramid層,居然稱Lialox是aramid/carbon混纖球拍)

Lialox的面材上有因應無機膠水而加上薄薄一層亮亮透明漆,見下圖


二、外觀作工

坦白說,我對Lialox的作工蠻失望的,與butterfly球拍比起來,是略嫌粗操些

姑且不論拍柄拼花好不好看,nittaku原廠大可稱Lialox走「復古路線」、「復刻」avalox握柄;這是「設計層面」,只要有理念、有訴求,我都表示尊重(事實上,我還蠻欣賞lialox的拍柄設計)

但是....我發現拍面打磨不對稱耶~~~「拍型」關係到球感與整把球拍的表現,打磨不對稱或歪斜,這就令人難以接受

見下圖比較好解釋



水晶牌上寫著「excellent woodwork technology」,這段文字變得有點諷刺

期待它所謂「excellent woodwork technology」,指的是木材黏合技術,而非外觀打磨

三、手感

我同意Lialox的手感非常地接近純木,甚至發大力擊打時,打透板擊到碳纖維層時,都還是純木手感

或許您會說:「因為碳纖層極薄呀~所以加料感比較不明顯」,我認為不是碳纖層厚度所造成

我也打過donic華德納senso carbon、nittaku redshank 極薄碳纖球拍,或者是馬琳軟碳這類「短纖維」碳纖拍,都還嫌碳味重了點

我覺得這碳味不明顯,是aramid的功勞!aramid中和掉碳纖層的硬手感,它或許對於球拍的performance幫助不大,但aramid是非常棒的「調味品」(加料層相關敘述,留待本文後詳述)

整把球拍擊球的感覺,就像是純木球拍,擊球感有點像Runlox-5,但又比Runlox-5再硬一點

或許各位會覺得,lialox既然碳味不明顯,又是阿由絲傳統結構,那麼應該很咬球對不對??

很可惜,我不認為lialox咬球,它略屬偏硬感,層與層木材之間的「個別型變」很平均,整體類似檜單那種單層木材球拍的感覺

一點也不覺得大芯軟咬,因為根本感覺不到大芯的存在,它就像是「單板」球拍,什麼外硬內軟、外軟內硬都不對,就是「單板」感覺

我甚至覺得黑檀七還比較軟咬,為什麼??因為黑檀七有「硬面材」,自然顯得芯材阿由絲「軟咬」

但是lialox每層的硬度幾乎都相同,你根本感覺不到什麼軟咬的感覺

好~~~或許你問我,那麼lialox咬球嗎??我個人認為,不算咬球

整把球拍的型變不是很明顯,就算大力擊打,你也感覺不到哪一層木材陷進去了、咬球進去了

當然lialox也不會像BTY sardius、普碳之類碳纖拍一樣,球停在表面吃不進去;lialox有吃進去,也吃到大芯層,各層之間都變形了且變形程度差不多但就是一點點

球感清不清晰??

這有點尷尬....球感不清晰!比起lialox清晰的球拍很多很多,狂飆王、新舊波爾系列、水谷隼、rutis等等都比lialox清晰

lialox面材太軟了,球停留在板面上的感覺不明顯,球什麼時候進來、什麼時候出去都不算清楚,這對打球的變化性、突然性都吃虧

四、球質與尾勁

lialox球質重!!這點我倒是蠻肯定!

整把球拍的整體性強,各層之間「協調性」非常好!發力打透球板之後,球質蠻重,接球會有沉重感(我評測球拍有絕多數時間是對手拿待測球拍,我接球感受看看)

但是,尾勁不理想!

簡單的說,lialox是把太乖巧的球拍了,它就像是一位五官端正、明眸皓齒、皮膚白皙的女孩子,她在任何人面前都是美人胚子,但就是難以令人魂牽夢繫

它擊出的球夠厚重,但是太乖巧了,打過一局之後威脅性就大大減低了,就像是多年的球友,熟門熟路地好打得很

沒有狂飆王奔放、放肆的尾勁,「二跳很賊」這樣的說法不會出現在lialox身上,這點很可惜

好~~~您或許問我,那麼好製造旋轉嗎??

坦白說,我覺得旋轉性也不強耶~~~打過lialox之後,我明白為什麼BTY、donic、stiga等大廠老是推出硬面材─雲杉─阿由絲(或梧桐)大芯的球拍了

球拍製造旋轉還是需要軟大芯來咬球,膠面扯動球的「拉扯感」才會明顯,這在lialox上是沒有的;它整體性太好了,根本像檜單,但尾勁又不如檜單

波爾精神號、水谷隼的旋轉都比lialox強;lialox製造旋轉的能力大約與新波爾ZLC差不多 (跟新波爾ZLC差不多的旋轉度,這是貶不是褒呀~~)

至於天花板效應,lialox的天花板算是蠻高的球拍,我想這就是所謂的「excellent woodwork technology」,他把木材的彈性全部榨出來了

我想lialox在製程中,用了特殊膠水,跟nittaku提琴系列將膠水灌注到木材裡不一樣,他用極薄、黏性又強的膠水將木材一片片膠合在一起,保留了最大的木材彈性

這或許是lialox整體感明顯、像是單板球拍的主因,這拍的天花板很高,這點真的很棒

我這幾天把水谷隼、波爾系列、黑檀、innerforce、amultart、photino、狂飆王、狂飆皓656、馬軟碳、小提琴、吉他拍拿出來複習一下球感

lialox的天花板應該是上述球拍間最高的,有多少力量儘管發出來,lialox都撐得住,吃得進來吐得出去,而且力量反饋呈線性,不會有損耗(當然絕對不會放大;哪把球拍會放大力量???狂飆王就會)

五、檯面球

檯面球不理想,因為球感不夠清晰

挑打短球不夠銳利,包括旋轉不夠銳利、力道也不夠銳利,打落點還可以,但是強度不夠

但是lialox有個好處,它可以「吸短」,沒錯!「吸短」這詞兒在我的多篇評測裡第一次出現,lialox有個特性很有意思,他的力量要大要小,很忠實、很好控制

它可以忽強忽弱玩弄對手,突然加力、突然減力,除了弄得對手一會兒前、一會兒後之外,這球裡含有多大力道???只有你知道!!

這就利害了,這特性在其他球拍上不明顯,就是lialox有這樣的特點;我覺得這特點因應現在的桌球是絕對必要的,現在無機膠水打不死對手了,對業餘球員是如此,對職業球員也是一樣

薩姆索諾夫拿下2009世界錦標賽,靠的是他的大板球嗎??靠的是他的控制力與防守,打不死才是王道啊~~~

與其打死對手,倒不如讓他失誤,都是得一分;這就是lialox檯面球的特性


六、防守

lialox的防守還不錯,我們看拍子防守性能好壞,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──變形後的回復速度

lialox的整體型變程度小,自然回復的速度就快,加上厚度夠,純木手感溫和,自然防守穩定性就高

不過反拉、反攻的威脅性自然就低,回防的球乖乖的不會跑

七、整體總評

整體來說,lialox各項表現屬於平均,但說會不會使用它?或者該不該買下它??

每個人有各自的考量

如果是手上只留一把球拍,那麼lialox不算突出,實戰上拿著這把球拍也討不到便宜,不認為需要入手

如果喜歡玩球具、嚐鮮,lialox是可以購入,因為它的手感在其他球拍中比較難以找到非常類似的     (至於有網友問我為什麼不寫狂飆皓656的評測?因為跟狂飆王差沒有很多,坦白說...真不知道要怎麼下筆寫)

那麼如果問我,我要上場比賽時,會不會帶lialox上場??我肯定地回答─「是不會的」,若要贏球,我不會考慮它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ellobo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